胃出血是指消化道黏膜因受到不同刺激后发生出血现象,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。其中,急性胃出血可导致急性失血性休克,是一种严重的医学急症。
中医认为,胃是脾胃之源,是生命活动的重要基础。胃出血是脾胃功能失调、血液循环障碍、营养不良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。因此,在治疗和调养胃出血方面,中医注重调整脾胃,改善体质,促进恢复。
首先,急性胃出血患者需要就医,打止血针和输血等治疗措施。同时,中医也建议应进行脾胃调理。具体方法包括:
1. 轻蒸丸:
轻蒸丸是一种脾胃之药,可益气养血,消瘀止血。可以用于脾胃虚弱、营养不良导致的出血等。功效温和,适合急性胃出血患者。
2. 煲粥:
煲粥可补脾胃,增进消化吸收,可以适当添加红枣、山药、芡实、黄芪等中药材。但需要注意的是粥要煮烂、消化好。
3. 饮食禁忌:
急性胃出血的患者应避免辛辣、刺激性、高纤维食物,少量多餐,以轻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为主。同时应注意饮食卫生,避免细菌、病毒感染。
对于慢性胃出血患者,也需要进行脾胃调理、改善身体素质,具体方法如下:
1. 保持心情舒畅:
情绪不良会导致胃肠功能失调,进而引起出血。因此,保持心情舒畅是调养胃的重要方法之一。
2. 避免过度劳累:
疲劳过度会影响脏腑功能,使脾胃失调,容易引起出血。
3. 运动调养:
轻度、舒适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,增进消化吸收,尤其是晨练、散步、太极拳等,有益于脾胃健康。
4. 适宜饮食:
慢性胃出血患者可以食用一些益气养血的食物,如红枣、山药、枸杞、桂圆、芡实等。同时,避免过度饮酒、咖啡等,刺激胃肠道。
总之,治疗和调养胃出血要综合考虑个体病情和身体素质,中医药调理是一种温和、安全的方法,具有较好的疗效和预防作用。同时,也需要遵循医嘱,避免不当饮食和过度劳累,保持心情舒畅,有助于恢复身体健康。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