背痛是指后背部位或下腰痛感,其中一种原因是因为胃肠疾病引起。很多人发现自己后背经常疼痛,那么到底是为什么呢?在中医上,疼痛源于身体阳气不足或阴阳失调,所以中医治疗后背疼痛首先要做的就是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,扶正祛邪,从而恢复身体的健康状态。
胃肠疾病引起后背疼痛的原因:
1.气滞胃痛:当胃部出现气滞胀痛时,气体通过膈肌胀起,引起部分背部疼痛。胃滞气痛的特点是食欲不振,腹胀便秘,打嗝等。
2.肝热内蕴:肝部主要与膈相关,而肝热往往会引起膈部气滞,肝脉通过膈肌,经过背部输布,如果肝热内蕴没有得到及时治疗,肝气郁结就会导致背痛。
3.肾虚疲乏:肾主骨,如果肾不足会导致身体的阴阳失调,从而引起后背肌肉疼痛和酸胀的感觉。
那么,怎么才能缓解这种情况呢?在中医上,可以采用一些中药进行调理,也可以通过改变饮食习惯来缓解症状。
1.中药调理
扶正祛邪,气血调和,中药是中医治疗背痛的重要手段之一。常用的治疗胃肠疾病引起的后背疼痛的中药有茯苓、白术、苍术、大枣和生姜等。
茯苓:具有行气利水,渗湿利胆的功效;
白术:具有健脾胃、益肺止嗽的作用;
苍术:能够健脾和胃,行气,止痛。可用于治疗肝经郁结导致的后背疼痛;
大枣:具有温中固表、生津益血、滋阴补阳等功效;
生姜:具有暖胃止呕、行气止痛、温阳解毒的作用。
除了以上中药外,针灸、贴膏药等中医治疗手段也可以起到缓解背部疼痛的作用。
2.调整饮食习惯
背痛的成因之一就是长期的胃肠疾病。为了缓解这种情况,首先要从饮食习惯方面着手。应减少食用辛辣、油腻、刺激性和多残留农药的食品,这些食物很容易诱发胃肠炎、胃溃疡等疾病。同时,还应该适量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,这样可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素和水分,从而促进肝、脾、胃、肾等器官的正常功能。
总之,在日常生活中,人们应恪守医嘱,注意饮食卫生,积极预防和治疗胃肠疾病,这样才能避免疼痛的出现。背痛不仅会给人带来痛苦,还可能会威胁到身体的健康,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,积极防治。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