窦性心动过缓,为什么会发生?
窦性心动过缓是一种心律失常,是指心脏窦房结的自律性降低,使心率变慢,一般指静息心率小于60次/分钟。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原因有很多,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。
1.年龄因素
随着年龄的增长,窦房结的自律性降低,导致心率变慢,从而引起窦性心动过缓。尤其是老年人,由于身体机能下降,窦房结的自律性更加容易受到影响。
2.药物因素
一些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、钙通道阻滞剂、心脏糖苷类药物等,都可能引起窦性心动过缓。这些药物在治疗某些疾病时,会影响窦房结的自律性,导致心率变慢。
3.病理因素
窦性心动过缓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表现,如甲状腺功能减退、心肌病、冠心病等。这些疾病会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,导致窦房结的自律性降低,从而引起心率变慢。
4.神经因素
神经系统对心脏的影响也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的原因之一。交感神经的兴奋会加快心率,而副交感神经的兴奋则会使心率变慢。当副交感神经兴奋过度时,就会引起窦性心动过缓。
5.其他因素
其他因素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、颈动脉窦综合症、电解质紊乱等,也可能引起窦性心动过缓。
总之,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原因有很多,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。在平时生活中,我们也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,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过大,预防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。
最新文章